11 Mar
歷史
哈?原來我們東馬砂拉越州的首府,所謂“貓城”的古晉,原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。
古晉是由馬來文,Kuching,所翻譯過來的。。。雖然我怎樣想都不對,因為“貓”在馬來文中是Kucing。
某博士在探討了之後做出定論,嗯,其實古晉的由來的是這樣的:
在以前這個地方有許多的潮州人。當時有一個人在村子里挖了一口井,全村唯一的井。自然而然的,全村的人都依賴那口井為生。所以每每見面的時候都會問:可底果?回答曰:可古井。
所以其實古晉真正的原意是古井,真不好意思。古晉人因為這個美麗的誤會,到處建了大大小小不少的貓像,這下子沒辦法收科了,怎辦。
沒關系,反正歷史是當權派寫的。就硬硬的編一個故事,譬如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、貌美如仙的女孩到處去喂養流浪的小貓們。有一天女孩被壞人著去了,小貓們奮不顧身,義勇救主,跟壞人一起消失在火海之中。于是為了紀念小貓,這村子就命名為貓城。。。然后將它寫入教科書中,灌輸進小朋友的腦袋中。沒幾年,人們就會忘了它的那個不是那么吸引人的真正典故。
再不然,就寫得政治化一點,血腥一點。以前有一位國王被叛徒夾持,后來國王所養的貓兒撲上去與叛徒過招。叛徒將貓兒撕裂,貓兒也將叛徒的動脈咬得血劍紛飛,連腸子都流了出來。。。。。嘔~~嘔嘔嘔嘔嘔~~~嘔嘔嘔~~~~
““晉”大概就是由“jegn”翻譯過來的“ – 分别好像很大叻?? 古晋的潮州人其实不多
jegn 沒有直接的翻譯,大概是因爲跟“靜”的潮州相似,所以就取音譯“晉”。個人觀點,個人觀點。
另外,古晉的潮州人多是那個博士學者說的。
“井”的潮州話念起來就像’靜靜’的潮州話
以前在見樂,我從廚房走出來,看到阿嬤坐在客廳,就說:「阿嬤妳「惦惦來」。」
竟然被阿嬤以為我嫌她「常常來」,真是天大一個誤會。其實我是要說阿嬤「靜靜來,沒有人知道」。
後來媽媽才跟我說靜靜來是「jegn jegn 來」。
哦。。。原來是這樣念。。降講起來,學者博士還是對的。“晉”大概就是由“jegn”翻譯過來的。
可憐阿嬤一定很傷心 🙁
乱说啦你。。。
潮州里有哪一个省把古井读叫古井?
井在潮州话里是读为“咋“ (最靠近的嘹), 不是吗?
夠力,我竟然不知道“井”潮州話怎樣念。不過你這樣講的話,那個學者博士就是車大炮遼。
keluang可能也不是蝙蝠的意思
而是”去亂”
以前很多亂黨來這裡胡鬧
或許又是另一個美麗的誤會。